一档央视栏目《朗读者》引起社会公众对文化的追寻,为积极营造4月校园读书月的浓厚氛围,4月7日19:00,由校团委主办的第一期西华《朗读者》活动在艺术大楼音乐厅顺利举行。六位来自不同专业的朗读者用声音传递故事,上百位喜爱声音与文字的同学到现场聆听。
听西华之声 诉西华之情
一首《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在宁静悠扬的旋律中将听众拉到了激荡着青春的回忆中。校团委主持工作副书记王唯洁以富有磁性的嗓音将一段《失去的青春不应该有遗憾,献给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与大家分享,“想起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想起那些年一起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许过的愿......”来自心灵的声音,深情动人,让大家感受到了更多有关青春的美好。
2014级经济学专业的陈秀嵘通过声音传播梦想。一段《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开始了一个关于声音的美梦,“总有几分钟,其中的每一秒,你都愿意拿一年去换取。”洋洋盈耳的声音带大家去到一个关于梦想的殿堂,温柔的声音,点燃听众那盏梦想的灯火,赢得现场掌声连连。
来自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上官晴天为大家朗读的是李健版的《父亲写的散文诗》。曾参加第10期《我是歌手》录制的李健,对音乐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想把这篇歌词献给他的父亲和所有对音乐坚守的人。上官晴天用低沉浑厚、富有磁性的嗓音带大家回到了歌词中所描写的1984年,“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也勾起了大家对自己父亲的深深思念。
研究生韩璐给大家带来一段《我心中的友谊》。“如果你牵起了友谊之手,就不要轻易松手。”眼眶里涌起了一丝丝灼热。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嘴角绽放的微笑,最朴素又动人的声音,引得听众的眼眶也不禁湿润。
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彝族男儿吉尔阿来,是学校阳光爱心协会的会长,他用铿锵又不失柔情的声音与大家分享自己写的诗——《诗与故乡》。“我想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聆听她纺织里的故事”让人倍受感动。
致力于帮助全校师生们分拣信件的西华鸿雁团队发起者杨贺,用温和柔美的声音朗读了她和团队小伙伴共同改编的徐志摩的《偶然》:我们收藏着你的故事,是黑夜中的宝藏......一字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西华鸿雁的爱,也诉说了他们在团队中遇见的感动,更是西华鸿雁对西华大学全体师生的深情告白。
精心准备 打造校园文化
此次“朗读者”活动由校团委牵头,人文学院、经济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共同承办。为了最大程度实现“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的活动目标,活动组织者进行了充分又精心的前期准备。
为了调动全校师生的活动参与度,校团委与三个承办学院通过各自的官方微信、微博、qq空间、易班四个网络平台进行了《朗读者》活动的线上宣传,“西华朗读者”一时刷爆朋友圈,引起校院师生的高度关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独特新颖的线下宣传方式——“朗读亭”的搭建。在明德广场上,路过的师生可以到活动人员特意搭建的“红色朗读亭”参与录制想说的话或想朗读的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故事与心声。此举在实际行动上增强了大家对朗读的感悟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用声音传递自己的故事,六位朗读者在活动前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来自人文学院的朗读者上官晴天特意选取了李健版的《父亲写的散文诗》,来表达对父亲的独特情感。“为了使文字散发出它真正的魅力,在朗读训练时也请教了许多老师。”他如是说道。
震撼朗读 收获如潮好评
活动结束后,听众表示意犹未尽,无论是朗读者还是聆听者,都受益匪浅。
王唯洁老师作为朗读者的一员,他表示学校在读书月能举办《朗读者》这样的活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从中能够体现出朗读者的人文情怀,带动师生对于文学的热情,对营造书香校园等起着积极作用。
来自人文学院的刘汉郁婕在活动结束后谈道:“朗读者们用声音传递的是他们的故事,但带来的感动与震撼是属于大家的。今晚的活动,无论是以后我对文化的追寻还是生活的态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据悉,西华《朗读者》活动将继续进行,4月下旬和5月上旬将面向全校师生举行第二期、第三期《朗读者》活动。
活动现场
陈秀嵘朗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上官晴天朗读《父亲写的散文诗》
韩璐朗读《我心中的友谊》
吉尔阿来朗读《诗与故乡》
杨贺朗读《偶然》
活动合影留念
责编:骆婷
编审:王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