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霸!发表6篇SCI,他用代码书写青春

时间:2020-12-01浏览:1084

   刻苦学习、潜心科研,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青春,用不懈努力丰富自己的阅历;他将学习和科研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不断积累不断成长,面对生活和科研中的困难,他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去克服难题……他是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李波。

   李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研2018级班长,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研究生期间以第一第二作者发表6篇SCI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收录三篇SCI一区期刊论文,以第二作者收录一篇SCI一区期刊论文(导师一作)。主持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一项和西华杯创新创业项目一项(结题),参与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一项(结题)。获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和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员、院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班级干部等荣誉称号。


潜心研究  迷茫中探索出路

   刚进入研一时,迷茫的李波内心十分忐忑,他说:“那时,我的导师彭宏教授与我一起探讨研究方向,他说我们现在的研究方向所用的模型可能会应用到图像融合,这是一条全新的领域,问我愿不愿意尝试。” 如果成功,研究成果会应用到图像融合领域,收获诸多,而如果失败,一年的努力与时间都将付诸流水,一切从头再来。没有前人经验,成功与否,一切都是未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李波决定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他说:“我抱着一颗平常心,即使失败也是意料之中,但我愿意去试一试。”

   科研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李波在挫折中成长,在困难中寻找方向。在第一次做项目时,他在导师的推荐下研读了大概30多篇文章,初步了解近几十年来图像融合领域的发展情况,用他的话说“算是入门了。”而之后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模型实际应用到图像融合领域,这是极其繁琐的编程工作,李波在导师指导下用了近3个月时间将结果做出来,再进行最重要的参数调整,而这一调就是6个月。

   整整9个多月,李波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至晚上11点不停地改进研究方案,调整实验,有时深夜还要与导师电话讨论。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波的这一篇SCI在2020的3月份被正式接收。回忆起这段时期,他总是笑笑说:“苦尽甘来,科研是枯燥的,但只要足够热爱,就一定能排除万难。”

   谈起做科研的收获,李波说,第一个就是切实感受到自己研究的东西不是“天方夜谭”;第二是万事开头难,但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做科研是辛苦的,但每次实验的进展、导师的鼓励,都在推动着他前进。

   科研路上,还有一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李波——如何复现别人的代码。在专业领域,别人做好的代码会给整个研究过程带来很大的进展,因此必须自己复现,李波说:“复现要求你必须先看懂别人的论文,然后按照他的思路写出来,而光是看懂就不容易了,更别提还要写出来,因此每次写的时候都是一次挑战。”写代码在那时都快成了他的“心病”,如今回想起来,却都是收获。一个个代码,组成了这个青年三年的故事,是他最亲密的“好友”。李波说,做科研过程中其实也有很多令人欣喜的瞬间,例如今年的元旦,自己还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他收到了最开心的元旦礼物——一篇通过的SCI。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鼓励,让他对做科研愈发有信心。

   科研道路没有捷径可以走,但有方法可以运用,李波建议学弟学妹们脚踏实地,先学习别人是如何做的,之后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多看多学。李波说:“科研的路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充分积累知识才能真正有好成绩。”截止目前,李波总共发表6篇SCI期刊论文,其中3篇文章是第一作者发表。累计发表论文影响因子为22.991。


脚踏实地 打好基础

   整个研究生期间,李波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和学业中,积极与导师交流讨论科研进展情况,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在学习方面,李波依旧进行着“一步一脚印”式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乏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英文文献的阅读,或是数学公式的运用。刚开始阅读英文文献时,李波是借助着翻译软件逐字逐句翻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文文献阅读量的提升,他不再借助翻译软件。积累沉淀,学而不厌,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会有成长。

   空闲时间里,李波会自行钻研基础的知识,做好提前预习与了解。这看似寻常的前奏,却可以对需要学习的信息进行初步了解,又可以通过阅读各类文献,了解现有的成果以及研究不足,从而引发后续更多的问题探讨。

   当问及如何形成一套知识体系时,李波说要从小目标开始,积跬步渐至千里。“我看第一篇文章的时候,花了近一个月去精读它。”即便是他人认为是常识的专业名词,对于刚进入该领域的新人,都会是一个不小的难点。“如果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把该领域方向近20年的文章全部看一遍,你就会收获一个初步的认识。”他说。除此之外,李波还经常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籍,培养自己的感性思维。

   李波非常感恩于他的导师彭宏教授。导师虽年近半百,但仍旧专心学术,对待李波的论文也极为认真,经常细节到一字一句地进行改动。正是因为导师的悉心教育,让平时就喜爱信息与图像相关事物的李波,走上了如今这条研究之路。李波踏入现有领域的机会点,实际上发生得极为偶然。导师给予了机会,而李波接下了这个的任务。他人对未知的犹豫退却,反而成为了李波成功路上的奠基石。


乐观敢拼 笑对生活

   生活中,李波自认为是一个乐观的人。“做科研失败是常态,被拒稿,实验结果不如意......不乐观怎么面对呢?”是乐观助他走过科研、学习路上的坎坷,也正是乐观、敢于尝试的心态,让他总是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去迎接并做好每一项工作。

   除了平日里繁重的学习科研任务,李波还担任了班上的班长、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参与了西华杯等多个项目。面对繁琐的事情,李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时间管理法”,他擅长在缝隙中找时间,有时做实验等待数据出结果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能去处理一些班级上或者其他的事情。他说:“我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分主次依次处理,安排好时间,就不会觉得手忙脚乱。”

   在同学的眼中,李波是个认真细致又负责的人,做科研,数据繁多,处理班级事务,核对材料,他始终将严谨认真的态度渗透到自己的学习科研生活中。在师弟师妹眼中,李波是个温暖热情的师兄,平时经常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处理实验上的问题,给他们提供一些学习建议。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2019级研究生包婷婷说:“师兄待人热情,平时有什么问题他都会细心为我们解答,有时候也会热心帮助同学处理编代码中的一些问题,我们都喊他波总。”

   学习之外,看电影、跑步、打乒乓球、打篮球都是他的爱好。科研之余,做做运动放松一下,调节状态,才能更好地投入之后的工作中。他还是个十足的“吃货”,“每次参加会议,最期待的就是十五分钟的茶歇时间,美食不可辜负。”

   对于未来,李波打算继续深造,他将一位已考博成功的师兄作为自己的榜样,孜孜不倦,求索不息。科研的路,漫长枯燥却也暗藏惊喜,禁得住寒风凛冽,才可能遇见春风暖意。这个乐观又勇敢的少年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还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少年正风华,横有千古,纵有八荒,前途四海,来日方长,他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或许就像他的座右铭所说:“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