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破解育人难题的“金钥匙”

——解读上海学校德育发展之路

作者:《中国教育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05-05 浏览次数:218

      为了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平,上海还在全国率先设立了辅导员培训基地,并先后设立了11个市级辅导员培训基地和5个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针对研究生、本科生、民办高校不同类型的辅导员,开展各类专业化培训。 
      专业化的培养为辅导员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国优秀辅导员、复旦大学教师赵强发起创立了“科创中心”,帮助学生通过申请课题、参与研究,逐步了解科研的本质,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他的影响下,当年他所带的115名学生中,有15人获得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营资助,参与发表的SCI论文有22篇。 
      工作有了条件、干事有了平台、发展有了空间,辅导员们由衷地说“我们有了自己的‘十六号码头’”。 
      在最新出台的《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中》,描绘了未来几年队伍建设的美好图景:到2015年,上海专职辅导员硕士比例将达到80%,博士比例达到10%,党员比例达到100%。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将活跃在育人的第一线。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上海将重点实施优选高进计划、素质提升计划、激励管理计划、团队文件建设计划、职业发展计划等五大举措。 
      在中小学,上海已基本构建起面向全体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体系,根据班主任工作的不同发展阶段,确立了班主任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种类型的培训大纲,形成了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班主任专业发展需要的培训内容序列,并建立了相应的督导检查机制。 
上海还首次针对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了专门文件。增设了“德育学科”职称序列,首次为中职班主任参评高级职称开辟了专门渠道;建立面向全体中职班主任的培训体系和上海市中职班主任培训基地;将班主任工作量按照教师平均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导航者建立发展的“码头”。 
      创新布局,绘制未成年人“德育版图”
      观农耕、学百艺、制软陶……去年暑期,沪上多个场馆都推出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验课程和夏令营。这些体验课程被中小学生争相“选修”,上海博物馆等场馆一些排在8月的课,6月就预约满了。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看来,“要使德育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必须走出德育工作系统的‘小循环’和‘内循环’,融入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之中。” 
      从2007年起,上海每年绘制并更新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版图”,所有资源被重新整合,使原本散落各处的课外活动“点”按不同类型连成“线”,并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十一大主题,覆盖全市的“德育版图”,涵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各个方面。如今,纳入未成年人“德育版图”的场馆、基地已达上百个,走出课堂小天地、走向社会大课堂,一个校内外互动、全社会参与的校外教育模式已初见雏形。2011年,“德育版图”还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整合资源、开放场馆只是第一步,如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才是关键。为了使这些社会资源真正成为教育的“活资源”,场馆、基地不仅免费向学生开放,部分基地还设立了专门的“教育专员”,而且为不同年龄和不同需求的学生量身定做层次性、个性化的活动方案,最终实现“学科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精准对接。 
      从2009年起,上海正式开通了“在线活动馆”,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对虚拟教育基地、场馆,进行三百六十度全景游览,吸引着百万学生和家长在线浏览和学习。 
      “要将学生的‘一时兴趣’转换为‘一生受益’,需要形成教育合力。”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认为,在学生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中,兴趣唤起情感,情感导航态度,态度最终影响行为。为此,上海还以文化育人为抓手,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努力让学生对文化的体验和认同更为深入。 
      8年前,上海整合高校和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在全国率先建立的14个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而今也将民族精神和经典文化的“四季歌”远播各方。百万学子对高雅艺术的接触从台下走到了台上,从观摩欣赏转向实践体验,由其衍生而来的“教育系统文化志愿者”项目已从校园走向了社区、郊县;从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的舞台走向了上海世博会;从上海走向了新疆喀什等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区、走向了世界多个国家。学生们自创自办、自编自演的演出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在异国他乡,当学生们听到很多当地年轻人上台直呼“I love China”时,当新疆喀什的教师感叹“上海的师生为我们吹来了一股积极向上、清新高雅的校园风”时,学生们由衷地说:“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据悉,2012年上海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合作互动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上海将首次整合现有学校、社会、家庭、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成立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使之成为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中心、研究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危机转介中心。所有学校都将设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要持证上岗;上海还将出台学校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办法,推动国家心理咨询师和上海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对接。

责 编:肖帆

责编: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