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犹药也——“毒药”?

作者:学生通讯员 汪衡 来源:西华大学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3-10-12 浏览次数:347

      10日,在诺贝尔各奖项中,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文学奖得主揭晓,来自加拿大的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因其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最终折桂,被普遍认为的热门人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无缘。
  中国人对诺奖的关注度在这两年持续升温,特别是在去年莫言成为首个获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后尤最,有人就说,莫言的获奖叫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文学、什么叫阅读。然而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之日,就是文青秀阅读量之时。当然他们阅读量不见得多高,但如今社会整体阅读水平实在太低,所以你只能眼睁睁看他们显摆,却无话可说。
  中国是一个有着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
  我无意于比较不同国家的阅读量及其他,因为所谓的人均阅读量在全国13亿人口的基数上显得很可笑,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中,凭直觉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是越来越不喜欢看书。此前看过有人在文章里介绍,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是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而手机更是人手必备,鲜有看书的人。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阅读,现在很多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这些网络载体的侵蚀,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
  暂且不去细究那些不爱阅读的说辞,我校新建图书馆藏书数百万册且软硬件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每年读书月还举办系列活动,例如为“世界读书日”十佳读者颁奖等,但除去每学期期末这个特定的时段,似乎平时图书馆少有人光临。
  而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学校的电脑室,抑或是寝室,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
  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不阅读,令人忧虑。
  阅读尤其读书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是培养分析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而缺乏阅读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思考能力的下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激烈的经济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一个知识储备充分同时又善于思考的人,必然要比那些缺少知识又不爱动脑子的人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个体如此,社会又何尝能例外?
  西汉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面对着每天纷繁的事务,我已是昏昏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病入膏肓”的我,就让阅读这副药来治治我。
  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已经和我无缘,但第二人呢?
  

责任编辑:翟元平

责编: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