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徐攀: 辅导员要懂“弹钢琴”

作者:张雪萍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2-02-20 浏览次数:133

《教育导报》记者日前对我校人文学院、四川省高校“十佳”辅导员徐攀进行了采访,并于1月10日在第2版上登载了“徐攀: 辅导员要懂‘弹钢琴’”一文,全文如下:
   “攀哥早!”清晨7点10分,西华大学一栋教学楼门口,几个男生赶得急匆匆。他们一边啃着包子,一边爬着楼梯,气喘吁吁地跟老师打招呼。大冬天,这个钟点,许多高校教师还躺在温暖的被窝中没起床,而徐攀早就出现在教室里,忙着给正在上早自习的学生打考勤。
  仔细清点完人数,回到办公室。他立马打开电脑,进入行政办公系统,抓紧时间处理各种邮件。电脑屏幕上,来自团委、党支部、招生就业处、保卫科、学工部各个科室的邮件一条又一条,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整个视窗。快速阅览完所有邮件后,徐攀在脑中梳理出主次,开始了他忙得像陀螺转的一天。
  去年10月,当徐攀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十佳”辅导员后,他的生活并没有随着荣誉的到来,有些许的改变。今年,他不仅要直接管理290多名学生,还兼着人文学院学工办主任和学生党总支书记的职务。“没有两把刷子的人,干不了他这个工作,工作量太大了。”同事们纷纷感叹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徐攀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句话总结。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他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压力。在他眼中,一名好的辅导员,应该有驾驭复杂的局面的能力,学会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弹钢琴”,就好比“每个指头对应不同的按键,弹得有轻有重,有急有缓,才能奏出一首和谐的曲子。”
  从管理效率上讲,一名高校辅导员直接管理200名学生时最为合适。而徐攀却要管理290个学生,怎么才能实现有效管理呢?在班级中,他尝试实施“大班委”制度,通过权力下放,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以学生互动管理的方式,实现班级内部的良性运作和有效管理。
  “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班级管理,又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充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也是在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基础嘛。”
  39岁的徐攀,干辅导员工作已经8年了。8年前,他曾是一名专职书法教师。从舞文弄墨的清雅讲台退居到幕后,成为一个管“万家事”的后勤保姆的角色。最初,他也不是很适应。他回忆说,那段时间跟学生们接触会有一些抵触情绪,不过后来很快就放平了心态。
  因为爱好,徐攀至今仍然保留着练字的习惯,这历练了他沉稳和宽厚的心境,也给他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种优势。学生眼中,“攀哥”成熟稳重,谈吐文雅,“与人谈心总能让人心服口服。”“我喜欢和徐老师谈生活、谈未来,总是给我们很多启迪。”在2015届法学与管理学专业的郑好眼中,风趣幽默的“攀哥”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那绝对是“一种淡淡的,却很强烈的感染力。”
  谈到对工作的思考,徐攀坦言,自己真的很羡慕复旦大学的辅导员,“他们就单纯地当辅导员一个角色,每天有很多时间与学生交心、谈心。他们是大学生思想和情感的‘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敏感地体会着每一名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对每一名学生负责。”说到这一点,徐攀有些无奈,其实在他的心里一直对一些孩子是有所亏欠的,“我希望每一棵树苗都找到最合适的土壤。”徐攀说。
  “其实,辅导员工作就是平淡琐碎的,唯有用行动、用爱心,在小事、杂事中体现着自身价值。”8年来,徐攀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记者 谭曲)

责编:

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