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传统 ——独立与自由

作者:蒲俊秀 来源: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9-07-02 浏览次数:1437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镌刻在陈寅恪先生墓碑上的字句早已深入人心。若论大学传统,我必首推此精神。而对这句世纪名言的种种详释与解说,前人之述备矣。然,萤烛希日月之光,我亦有心做那萤烛,忝触日月之光,浅道“独立与自由”,虽言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盖大学生自应有其责任与担当,不可须臾离也。独立与自由精神之于我,是大学传统,更是心头的白月光——圣洁且明亮,指引人方向。虽对此精神的种种释义不可细数,而我更想阐释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该如何理解它的真正内涵。

    何谓“独立”?

    其一,要如苏格拉底所言“认识你自己”,且成为你自己。“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在大学,有形形色色的专业,参参差差的学生,淹没在这一片人海中,如何突出自我?迷茫过后也许最好的答案就是看见自己。你必须得清楚地认识自己并学会和自己相处。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看得清未来,过得好当下……这些都是认识自己的内容。你可以踵武前贤,亦可以创造新知,你可以与百家争鸣,亦可以做独秀一枝。你可以求索宇宙之无穷,亦可以致广大而尽精微……其二,要作为一棵“树”的形象而存在。独立,正直地站成永恒,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在大学,多的是无名小草,但那不能成为你的追求,你——只能是“树”,不仅要有挺拔的身躯,像刀,像剑,也像戟,更要有顽强的意志力,抵挡着诱惑,坚守住自己。你可以享受一群人的狂欢,但不要忘了创造自己静思的世界。你可以广纳他人的意见,但不要忘了倾听自己的声音。你可以效仿优秀的前贤,但不要忘了开辟属于自己的蹊径。不要做那唯争分数之多寡的“小草”,要做不坠青云之志的“大树”。不要做那把无知当有趣,奉享乐为至上的“小草”,要做那以恒学为志趣,将青春逐梦想的“大树”。像大鹏一样抟扶摇而上,像宋荣子的犹然一笑,像不待外物的至圣之人。

    何谓“自由”?

    其一,自由者,须得自由之灵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自由的灵魂百里挑一。一个自由的灵魂才能造就自由的思想,最终才能成就一个真正自由的人。这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危楼大厦,而是真实可感的生活体悟。在国民女神“俞飞鸿”的才学面前,她的美貌不值一提。而在她的“自由论”面前,她的才学不值一提。她年近五十,依然单身,崇尚自由人生。每次中年知识分子们和俞美人谈及婚姻时,都把身上那股自以为是的酸臭味拿来抖擞,却不知一个灵魂自由的人便是结婚幸福,不结婚也幸福。因为她的自由就是幸福的来源,而一个不自由的人,你给他什么,他都不会幸福。其二,要自由地做你自己。也许你是侏儒中的侏儒,至小中的至小,你不是谁,但你就是一切。做真正的自己远比做别人眼中的自己要快乐得多。“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你自己,必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你喜欢的生活而活。那样,就算平凡,也能“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和磊落。”否则,便只能流于浅薄和虚浮。姜思达采访春夏的时候问她:“我们为什么要成为特别的人呢?和别人一样,安安稳稳地不行吗?” 春夏:“当然不行了。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一个舞台为我存在,总要有一些人为我而来。”也许这就是做自己的独特魅力吧。

    这便是我心中的大学传统,“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而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此刻,在这最美的年华里,我只想携此精神提笔书写我与大学的最美诗篇,创造我与大学的最美故事。因为我相信——笔笔都是天意,生命没有败笔。

责编:

编审: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