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记忆

时间:2023-11-24浏览:12

 2016年9月,我生平第一次出省,带着大大小小的“家当”拖着行李箱从贵州省德江县出发,目的地是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 

 西华的美景令人沉醉,地处著名的“天府之国”,一条千年岷江水从这里流过,蜿蜒盘旋在校园间。这里有一处美景叫“马尔代夫”,有一种情怀叫“西华记忆”,有一群可爱的学子叫“西瓜籽”。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与休闲漫步的白发老人在这里擦肩而过,让人既叹时光流逝,又顿感岁月静好。湖畔、草地、树林、运动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朝一夕都承载了代代西华人的青春记忆。

 春夏秋冬有序,朝花夕拾有意。西华的春天天朗气清,草长莺飞,花香裹新草,云层挂树梢,惊艳寒冬之后返校的学子。

 夏天枝繁叶茂,百花齐放,夜市小街的喧闹熙攘与空调房里追剧的安静自在截然两方,温柔的风和浪漫的黄昏相得益彰。

 秋天银杏金黄,惊艳一校师生,三两只天鹅与秋日的余晖交相呼应,见证了无数山盟海誓与白头偕老的爱情。

 冬天雪花寥寥,四年间仅有的一次雪中清晨,鹅毛大雪伴着尖叫声将西华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堆雪人、打雪仗,同学们格外珍惜大自然给巴蜀难得的馈赠。这是西华的景,每一处都是珍贵的画卷。

 西华褪去了我的青涩,给予我“落步皆从容”的信心。印象最深的是在加入西华大学蒲公英公益组织之后,于2017年7月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荣丁镇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学校条件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吃饭是轮流烧火解决,饮水是喝井水,厕所是借居民家的猪圈,再加上地处偏僻,几乎没有老师愿意来任教。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只得聘请当地初中毕业的学生任教。

 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故事让我感触颇多。十七岁还在读五年级,言语之间还透着小孩子的稚嫩,去家访的时候,我发现她家里竟然有十个小孩,最大的已经24岁在外打工,最小的仅仅1岁多。墙壁是破旧的陈年木头,孩子们的“沙发”是一个大的簸箕,整个房间唯一的电器是一台老式电视,散养的鸡在这里咯咯地叫着。偶然的一次交谈中得知她竟从未用过女孩子必需的卫生用品,是啊!去到镇里都得花上半天时间,冬天还在穿秋衣和拖鞋的家庭,怎么可能会花几十元去买这个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物品。值得庆幸的是,三星企业来探访的小姐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联系了她远在上海的朋友邮寄来了很多衣服和几大箱卫生用品……

 持续3年的支教时光,还有许多许多的故事让我难以忘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支教是一种磨练,一种奉献,让我在磨练中褪去腼腆,奉献中重拾自信。

 西华为我们谱写了一支独有的青春舞曲,再回首,那里有在校读万卷书的努力和与同窗相伴的欢乐记忆,也让我们有行万里路的勇气。德馨苑五栋422号宿舍,一个承载了我青春回忆的地方。来自四川眉山的小徐是一名班委,一直把“瘦下来就去谈恋爱”挂在嘴边。性格开朗的她朋友遍布校园,她去过支教,拿过奖学金,当过校园主编……总之,在我心中她就是第一。来自重庆垫江的小璐是个妥妥的小说狂,她曾言没有她不知道的小说,总是看到一半发现剧情熟悉原来是以前看过的某一本。湖北宜昌的小雪是公认的清纯佳人,她性格乖张,酷爱各种游戏,有着一头长卷发,身材纤细,皮肤雪白,和飞行员男友异地四年,有着让人羡慕的爱情。我们会为了撮合小璐谈恋爱给她梳妆打扮,会为了助力小雪的异地恋帮她上课打掩护,会为了庆祝上王者拉上大横幅。宿舍里嬉笑打闹的八卦声、“全家”飘香的钵钵鸡、宿舍楼下热气腾腾的烤红薯……我现在能做的也仅是用这有限的文字纪念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2020年6月即将毕业的我遇到疫情封校,公司实习、国考面试、论文答辩、办理离校手续等,来不及去收拾行李。“辅导员通知26号前搬离学校,我帮你把行李都收拾出来放我出租屋吧,反正我还得在学校继续考研二战呢”,室友不经意间说的话总是让我感到安心。有时候词不达意,但是遇见你们是我整个青春最幸运的事。木棉谢,荷花开,年复一年,时光更替,新的一批面孔继续相聚在此,四段不同的人生故事又将在422号房间上演。曾经的青葱岁月定格在记忆中,我们肩并着肩,走在林荫小道上,路过“马尔代夫”,穿过五教,一起上课,一起考试,一起坐小白龙,一起打游戏,一起吐槽生活,一起旅游......我们有太多的美好回忆。

  后来,我们带着四年的积累和母校的期许,各奔前程。现在小徐去了黑龙江大学继续深造,小雪留在成都等待着她的飞行员学成归来,小璐回到重庆打拼,我则国考上岸,回到故乡。这是我的四年青春,感谢西华让我们相遇。 

  我见过西华的四季更迭,我参与过留守儿童的喜怒哀乐,我体验过青春岁月的笑谈阔饮,这些镜头一同交织成一幅只属于我人生的美丽的连环画,定格在记忆中。

  时光静走,弹指间昨日稚气懵懂的样子也被时光淘洗得恍若隔世。2020年6月26日。我拿上我的毕业证书跨出西华的校门,怀揣着梦想勇敢走上新的人生旅程。流年似水,往事如烟,这篇文章就在这里标上句号,但西华人的故事仍然在继续,不管身处何地、不论时光漫长,都衷心祝愿西华学子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祝愿母校建设发展得越来越好!